8月3日,独山子石化公司橡胶部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这里刚刚成功生产出双端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新产品,标志着独石化在国内高性能橡胶材料领域又一次实现新的突破。橡胶部副经理杨昌辉感慨地说:“在行业博弈中,谁的科技创新抓得早、抓得住、抓得好,谁就能占领先机、赢得未来。”
杨昌辉于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,2019年在独山子石化成立杨昌辉工匠创新工作室,一直致力于一线生产技术研究,成功开发出聚苯乙烯系列产品。
当一座大山横亘在前
(相关资料图)
他选择“爬上去”
那一幕,杨昌辉终生难忘,尽管当时他只是车间一名默默无闻的技术员。
那是2009年的秋天,新建的聚苯乙烯装置开工,来自美国的两个专利商信心十足,他们要在中国人面前“秀秀肌肉”,要试产他们工艺包里精心设计的最高端产品180NT。可是180NT对技术、设备的参数要求极为苛刻,试产难度极大,就像在刀尖上跳舞,最终两位外国专家以失败告终。
他们不死心,第二年完善了相关参数,进行了部分技术改造后,还是没有成功。第三年夏天,外商免费更换了核心设备聚合反应器,最后依然失败。两位美国专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,其中一位摊开两手,流着泪说:“我尽力了。”这一幕,被杨昌辉看在眼里。他意识到180NT是外方、中方专家心中都难以跨越的高山。
此后的12年,杨昌辉凭借努力带领团队修改了几十个参数,模拟了数十次生产,光是技术和设备方案就反复讨论修改了十几次,方案堆积起来有1米多高。
当再次面对失败时
他没有选择“绕过去”
2021年4月份,180NT的试产再次被提上日程,经过半个月精心准备,最终成功产出191.975吨。可是,成功路上必定充满坎坷,因为180NT对设备的极限挑战导致老的生产线机泵损坏,装置停工,给公司正常生产造成不小的损失。车间干部员工情绪一度非常低落。
杨昌辉内心也深深地自责,连续几天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。可是不久,他惊喜地发现,100多吨180NT产品被投放市场后,客户反应强烈,纷纷反馈产品性能优异,有客户甚至说:“你们生产多少,我们就要多少。”
这一情况又激起了杨昌辉的斗志。他再次提出试产180NT。可是此时,这个想法遭到了多数人的质疑。一是4月的失败教训深刻,二是当时正处在公司扁平化改革关键时期,牵涉到车间合并、人员岗位职务变动等等。
有人劝告他说:“你是不是疯了?万一再失败了,你考虑过你的前途没有?”杨昌辉顶住压力,不爱说话的他到处游说,性格温和的他甚至和同事拍了桌子。一次,他动情地说:“独山子石化远离市场,我们产品再比不过人家,拿什么和人家竞争?”最终,大家被杨昌辉打动了。通过严格仔细的论证,最终在经过75项改造的新生产线上,独石化人成功了。
当解决“卡脖子”难题时
他选择新的“战斗”
在聚苯乙烯系列产品中,180NT主要用于高端领域,为LED灯、LED显示器等提供导光材料,此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。技术上受制于人,国内下游用户只能全部进口,价格昂贵。
180NT试产成功,在国内首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,这意味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解决了关键技术“卡脖子”的难题。为了解决这项难题,杨昌辉足足用了12年。“我们实现了从试产直接达到量产,缩短了3到4年的时间,每年的直接利润超过1亿元。”杨昌辉说道。
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,而是选择了一项项新的攻关。他带领技术组,使高抗冲聚苯乙烯生产线首次实现负荷率达95%,年增效1200余万元,制约装置10年的难题被攻克。成功实现原材料国产化,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1000余万元。
目前,杨昌辉和技术团队成功开发出用于光学领域的聚苯乙烯树脂产品,形成GPPS-180NT、GPPS-300NT、GPPS-500NT系列化产品,涵盖高、中、低熔指范围,广泛应用于精密显示、高标准照明等高端应用领域。杨昌辉说:“创新,才能充满生机。作为一名技术人员,我要勇于担负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使命。”
关键词:
上一篇: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发生和血管形成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河北省5场夏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将举行 搭建高效交流平台2022-08-08
-
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如何发现孩子脊柱有没有侧弯?2022-07-08
-
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22-03-18
-
河北沧州:学生“暖心小纸条”致敬“最美逆行者”2022-03-18